8月27号零点一到,美国对印度商品加征50%关税这事儿就正式落地了。有意思的是,就在关税生效前后,德国媒体爆了个大消息:特朗普这几周至少给莫迪打了4次电话,结果莫迪一次都没接。懂行的都知道,外交圈里这事儿可太少见了——国家领导人之间的通话,一般都特别当回事儿。莫迪这次故意不接,意思其实很明确:我不按你美国的节奏来,也不钻你设的套,先拖着,等看清楚情况再说。
为啥非要拖呢?因为现在接电话,印度一点好处捞不着,反而可能陷入被动。关税一加上,印度受影响最大的都是些实实在在的行业:纺织服装、珠宝钻石、海鲜、皮革、化工、手工艺品、汽车零部件,还有食品加工。好多美国客户直接提前取消了订单,北方邦坎普尔那边已经有工厂停工了,苏拉特做钻石切割抛光的小作坊也开始减班。要知道,美国可是印度珠宝最大的市场,占了三分之一份额,差不多90亿美元的生意,这一下就扛不住了。
企业现在能做的,也就是少进点原料、降降库存、打打折、缩短工时,先把货转到国内卖,或者试着找找其他市场。可这么一搞,就业和收入肯定受影响。研究机构也说了,印度经济增速得被拖累零点几个百分点,股市也不好看,已经连着好几个月跑输新兴市场的平均水平了。这种时候要是贸然接电话,说几句“合作”“理解”的客套话,对印度来说一点实际用都没有。
展开剩余77%莫迪的态度也很直接:不能让小企业主、农民、养殖户吃亏,就算压力再大也得扛住。这次美国专门盯着印度的农业和乳制品,要求印度大幅开放市场,尤其是转基因玉米、大豆和乳制品这些。印度农村人口多,靠农业吃饭的人也多,真要是放开了,国内农业根本顶不住,社会层面也会出问题——这是红线,绝对动不了。而且特朗普之前还把印度和俄罗斯一起叫做“死亡经济体”,这话多难听啊。这种气氛下,莫迪要是接了电话,很容易被外界解读成“服软”,印度国内舆论这关肯定过不了。
再看看美国是怎么操作的,特朗普先是7月底加了25%的关税,后来又拿“印度买了好多俄罗斯石油”当理由,再追加25%,凑够50%。明摆着就是逼印度让步。可问题是,全世界买俄罗斯石油的又不止印度一家,偏偏就盯着印度下手,印度这边肯定没法接受。以前印美之间多少还有点默契,互相给点余地,现在突然闹这么僵,能让步的空间反而更小了。就连印度原定25号派去美国的经贸代表团,也直接取消了——这都说明,印度不想在美军定的时间点上谈。
那为啥莫迪要等访华之后再做决定呢?因为这段时间有不少多边会议,还有当面谈的机会。莫迪月底要到中国来参加上合组织峰会,到时候能跟中俄等国家当面沟通。这些年印度一直想搞“战略自主”,一边跟美国保持合作,一边也在金砖、上合这些平台上多走动。现在关税这事闹起来了,印度更得把这条路走通。跟中俄加强经济往来,推进用本国货币结算、打通经贸通道,至少能帮着撑一撑外需。
再说能源的事,印度从俄罗斯买石油,炼制成品油再卖出去,这本来就是公开的市场行为。印度外长苏杰生都放话了:“要是不喜欢我们买俄油,那你们也别买我们的成品油啊。”这话不只是硬气,也是在给美国提个醒:你要是把这条产业链全堵死,全球市场也得跟着受影响。莫迪得先把这些筹码攥在手里,回头再跟美国谈,腰杆才能更硬。
印度国内也没闲着,一直在想办法自救。政府已经推出了减税政策,帮消费和企业缓口气,后面说不定还会有金融救助、出口退税之类的措施,重点帮那些受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企业也在努力找新出路,能转内销的先转一部分,能找替代市场的就试着铺路。说实话,想把对美出口近一半的影响全转移走,短期肯定做不到,但能撑一点是一点。只要能把关税的冲击拖一拖,哪怕就拖几个月,或者争取让部分商品豁免,工厂就能少裁点人,多熬一个季度——这点时间,对一线厂子来说太重要了。
其实美国那边也不好过。50%的关税,成本总得有人扛吧?企业能扛多久?消费者又能忍多久?有些商品确实能转去其他国家买,但质量、产量、交货时间、价格,未必能马上跟上。这几年全球供应链本来就折腾得够戗,没人想再出大波动。要是一直这么拉扯下去,美国也得面对通胀和供应链稳定的问题。两边都难受,反而更容易坐下来谈。
而且特朗普打了4次电话,信号也很直白:他希望印度主动找他“求宽限”,至少先把关税执行的事拖一拖。但莫迪现在不接,就是不想背“求情”这个名头,更不想给国内留下话柄。
再说说印度和中俄的“走近”。这段时间,印度在金砖平台上支持用本国货币结算,在上合平台上也很活跃,还跟中俄保持沟通。也有消息说,印度在考虑少买一点俄油,给美国“留个台阶”。但这更像是战术调整,不是大方向变了——毕竟中印边境还有问题,印度不会完全靠向哪一边。它的目标一直是“把利益做到最大”,谁给的条件好,就跟谁多合作。这种做法,过去几十年一直这样,现在也不会变。莫迪这次用“拖字诀”,其实就是延续了这个思路。
说白了,这场拉扯不可能一两周就有结果。美国想让印度更大范围开放市场,尤其是农业;印度想让美国把关税降下来,给制造业留条活路。两边都有自己的政治压力,谁都不想先低头。那没别的办法,只能继续谈,边谈边拖。等莫迪访华回来,跟各方都把话聊透了,心里有底了,再决定接不接电话、让不让步、怎么让步——这个顺序,才符合印度的利益。
外交这事儿,不是比谁嗓门大,而是比谁更沉得住气、手里的牌更实在。莫迪现在先把节奏稳住,把底线亮出来,把多边平台用起来,先把国内稳就业的事办一轮,等合适的机会来了,再谈交易。这种处理方式看着不张扬,但对印度来说,确实是最合适的。要是特朗普真着急了,肯定还会继续打电话,说不定也会放出一些技术性的让步。到那时候印度再接,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关税已经生效,受影响的行业是真在受苦;印度国内在努力稳住局面,外部也在铺路;特朗普打了四次电话都没人接。把这几件事放一块儿看,结论其实很简单:莫迪在拖,但拖不是耍性子,是要等访华结束、多边沟通完,手里有了更实在的条件,再做决定。
现在接电话,印度就得跟着美国的节奏走;再缓一缓,等路铺好了,就能按自己的节奏说话。莫迪这次选了后者。外面看着热热闹闹,其实核心就四个字:稳住阵脚。等他访华回来,再看美国给不给台阶、印度要不要下台阶,到那时候再决定接不接这通电话、怎么接、接完说什么,心里才会更有底。把这一步走稳了,印度的损失才能少一点,后面的路也能顺一点。
发布于:江苏省股市配资行情,红和股配资,鼎盛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