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近的动作让人觉得充满了算计,巴基斯坦不妨多留个心眼。众所周知,俾路支解放军在过去多次对中国目标发起恐怖袭击,而美国近期的举动似乎给这个组织“贴上了标签”。在11月11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将“俾路支解放武装”及其分支“马吉德旅”列入“外国恐怖组织”名单,并特别指定后者为“全球特别认定恐怖分子”。这一决定随后得到了巴基斯坦外交部的欢迎,双方一唱一和,这让人不禁怀疑是否进入了“美巴蜜月期”。
对于俾路支解放武装,中国并不陌生。该组织活跃在巴基斯坦南部,曾多次对中国公民实施恐怖袭击,至今与中国存在深深的血海深仇。由于跨境执法受限、巴基斯坦政府反恐能力相对较弱,俾路支解放军得以肆无忌惮地行动,而直到今天,它依然猖獗。这一次,竟然是美国出面进行“压制”?
值得注意的是,俾路支解放军一直以来都充当着大国博弈中的棋子,背后有美国、印度、俄罗斯和伊朗等多个国家的利益暗中交织。回顾其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这支武装势力背后始终有大国的支持和推动,尤其是冷战时期的超级大国和地区强国的交锋,使得俾路支解放军从反巴基斯坦政府的地方性游击队,逐渐转向了反华的武装力量。这一切的变化,正是大国博弈的结果。
展开剩余75%俾路支解放军的起源与大国的干预密不可分。早在19世纪,俾路支人从伊朗迁移到现在的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经过几百年的历史积淀,他们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政权。然而,在英国殖民时期,俾路支被强行并入英属印度,巴基斯坦独立后,俾路支地区被纳入巴基斯坦版图。由于地理上的偏远和经济上的落后,巴基斯坦政府对该地区的管理一直松懈。直到发现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巴基斯坦政府才开始加大开采力度,但这引发了当地民众的强烈反感,认为资源被掠夺,形成了深深的剥夺感。
于是,一部分俾路支人开始组织反抗,并通过游击战术袭击巴基斯坦政府军。这一势力在最初时并未形成大规模的威胁,但随着前苏联的介入,局势发生了变化。为了应对在阿富汗的战争,苏联决定支持俾路支武装,提供武器和培训,使其战斗力大大增强,巴基斯坦政府军也开始感受到压力。这是俾路支解放军第一次得到外部大国的支持。
进入21世纪,俾路支解放军的背景变得更加复杂。在9·11事件后,美国开始关注塔利班政权,而巴基斯坦政府未能完全配合美国的反恐行动。美国遂将目光投向了俾路支解放军,再次给予其援助,提供了大量美制武器,使得俾路支武装的战斗力再度提升。与此同时,俾路支解放军也成为了大国争斗的一个工具,尤其是作为美国、印度等国家对抗中国影响力的手段。
俾路支解放军对中国的袭击令人触目惊心。2021年8月,一名自杀式袭击者在中国车队经过时引爆炸弹,造成一名中国公民受轻伤。2022年4月,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的班车遭遇自杀式袭击,导致三名中方教师和一名巴方司机死亡。2024年,卡西姆港附近的中国车队遭遇自杀式袭击,造成两名中国公民死亡,另有一名受伤。这些袭击显示出,俾路支解放军的攻击目标已直指中国的基础设施和工作人员。
这背后的原因并不难猜测。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让美国和印度深感威胁。这个战略性项目不仅能够帮助中国摆脱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还能保障能源运输的自主权,而瓜达尔港的建设更是使得中国在印度洋的存在得到巩固。对于印度和美国而言,这一切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他们不惜通过支持俾路支解放军等恐怖组织,来阻碍中巴经济走廊的顺利发展。
俾路支解放军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威胁,不仅对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造成了严重影响,也让相关投资者感到恐慌,谁还愿意在一个不断发生恐怖袭击的地区投资?印度则利用其情报机构RAW,持续向俾路支解放军提供资金和武器,力图削弱中巴经济走廊的战略意义。
中国方面对于恐怖主义一直采取零容忍态度,外交部发言人曾明确表示,恐怖主义是全球公敌,中国坚决反对在反恐问题上搞“双重标准”。然而,美国此时又将俾路支解放军列为恐怖组织,这种表态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从美国和印度的外交博弈来看,这一决定可能不仅仅是为了打击俾路支解放军,更是对印度的一种震慑。毕竟,美印最近的关系出现了裂痕,尤其是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历史恩怨,成为美国施压的契机。
对于中国而言,依靠美国的反恐帮助,显然是不现实的。美国一方面扶持恐怖分子,另一方面又在其利益不一致时予以打压,这种“双重标准”已经司空见惯。相比之下,中国依靠自身的力量,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共同建立了反恐机制,进行联合执法,确保恐怖分子无法在这一地区安插根基。
美国此番宣布俾路支解放军为恐怖组织,实则是一次战略性的退让。随着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反恐合作逐步取得成效,联合国早已将俾路支列入恐怖组织名单。美国此举或许是为了避免在未来与中国发生更多的外交冲突,而最终选择将压力转嫁到俾路支解放军身上,减少其对中巴经济走廊的影响。
总的来说,俾路支解放军的日子并不会轻松。中国将继续加强反恐合作,推动地区稳定。而美国和印度无论如何博弈,最终都无法阻止中巴经济走廊的顺利推进。
发布于:天津市股市配资行情,红和股配资,鼎盛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