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的口号和呐喊声还在耳边,关于这一场庆典所涉及、所展示的中国军事实力和科技水平已经迅速成为津津乐道的话题,有些技术和装备不仅让国人扬眉吐气,更是让全世界目瞪口呆。
我简单梳理了一下此次阅兵所展示的最新型的重量级军事装备:
●新一代中远程、重型双座、多用途隐身战机—歼-20s。
●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东风-5C。
●新一代单座、双发隐身舰载战斗机—歼35,是海军向远海防卫型转变的标志性装备。
●能够携带核弹头打击整个美国本土的第三代潜射战略导弹巨浪-3。
●首次亮相的空基远程导弹惊雷-1,注意,这也是战略级核导弹。
●陆基洲际战略核导弹东风-61。
除了这些更能体现高精尖的军事装备,还有陆军受阅的新一代99B坦克、100坦克、100支援战车,新型无人潜航器、无人艇、无人布雷系统,新型察打一体无人机、无人僚机、舰载无人直升机,反无弹炮系统、高能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等反无人机武器,红旗-20、红旗-19、红旗-29等地空导弹,歼-16D、歼-20、歼-35A、歼-20S、歼-20A等歼击机以及空警-500A、空警-600预警机,鹰击-15、鹰击-19、鹰击-17、鹰击-20等反舰导弹,……。
如是等等,太多了,最关键的是,这数十种代表了最先进技术的军事装备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集中亮相,不只是我们自己兴奋骄傲,只怕是很多敌视我们的国家要破大防了。
这就不得不提最近很火很热的一个词:新域新质力量与装备,即在新的作战领域,运用新型作战技术和手段形成的作战力量。
按照百科给的解释,新域指向物理空间拓展,涵盖太空、极地、深海、网络等全球公域,新质强调能力范式跃升,通过人工智能、生物交叉等技术实现作战效能质变,其本质特征是打破传统军兵种界限,构建全域联动的新型作战体系。
看到了吧,按照这种思路走下去,未来的战争形式、战争领域等等一切要素只怕要重新定义了,而这个定义的制定者就是我们,全球军事力量均衡也必将被打破,军事格局也将迎来史诗般的变化。
所有这一切背后,都是大国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在提供支撑和保障。经济的快速积累不仅仅为我们提供了更富足的生活条件,更是科技创新突破的先决条件,没有钱,用什么去搞科研?
为什么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国产大飞机为代表一大批科研项目很可惜的下马?以致于很多人现在还去批评当时的造不如买的主张,不就是因为当时国内经济条件差,国家没钱嘛。
没有了科技的支撑,军事领域也不得不受制于人,看别人的脸色。大家可以想想上个世纪我们从苏联,后来是俄罗斯进口新型战斗机的曲折经历,再往前回溯,中苏交恶以后,面对苏联突然的返回和撤人撤资撤装备的局面,我们又是如何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双重打击下艰难的熬过那几年的。
可以说,从那个时候起,我们的老一辈领导人就已经很清楚,技术必须在自己手里,才能真正实现独立自主,但是要强军必先提升国力,发展经济,没有经济作为基础,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而关于军事和经济的智慧论述,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早已有先贤给我们提供了极具指导意义的思辨,有春秋时《国语·齐语》记载管仲“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的主张,有战国时《商君书》提出“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的思想。
所以,前有古代先贤,后有切肤之痛,经济先行自然也顺利成章,而改革开放的国策简直就是邓公为我们量身定制的最佳发展道路。
也就是从那个时代起,我们开始进入了埋头发展的新阶段,纵然是发生了1999年的大使馆被袭事件,我们也不得不打碎了呀往肚里咽,没办法,技不如人,我们只能选择暂时的忍让。
两年后,南海撞机事件不仅仅是美国又一次耀武扬威,更是对我们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民族尊严的挑衅。当时GDP只有1.34万亿美元的我们面对10.58万亿美元GDP,而且是二战后巅峰的美国,最终不得不在美方毫无诚意的道歉和赔偿后向美方移交人员及飞机。
转机来的很快也很突然,当911的大火刺破曼哈顿的天空,美国的战略重心不得不向西转移,从此陷入阿富汗战争的泥潭难以自拔,对我们来讲,一个宝贵的窗口就此开启。
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一力支持及时任总统小布什的默许下,在经历了多年艰难的谈判后,中国终于加入WTO,加之美欧产业转移,中国从此进入了新一轮韬光养晦,快速发展的时期。
直到2010年,这一年,我们的工业产值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一年,我们的GDP超越日本排名世界第二,而沉溺于虚拟和金融经济的美国则再也回不到那个曾经的制造业巅峰。
2014年,世行重磅宣布,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一年,我们的工业总产值突破22万亿元,占全世界的比重已达25%,十年后的2024年,我们的工业总产值已经突破40万亿,占全世界的比重更是超过三分之一,达到35%。
经济基础已经彻底夯实,接下来就是科技的大爆发了。当然,这个爆发也是长期以来积蓄力量,韬光养晦的结果,在“863计划”、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发展计划的多重buff加持下,民用科研项目和军事科研项目不断在边界和深度上融合创新。
民用科研成果的拓展应用催生了鹰击、红旗等防控系统的重大进步,北斗导航系统在军事和民用多领域的深度应用则印证了军民双向融合的重要意义。
而嫦娥六、天问一、奋斗者万米深潜等航天航海潜海技术的突破,与自动控制、远程通讯、核技术,材料科学、甚至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和融合,不仅仅代表着中国的工业技术的爆发,更是给战略导弹、飞机制造等打造了坚实的技术底座。
得益于苏联解体后中国与乌克兰短暂的友好合作关系,以及后期对乌克兰大量航空人才的吸纳,推动了我国的航空工业突飞猛进,与白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其重型底盘技术成为我国陆基移动导弹发射平台的关键支撑。
所以,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军事领域六代机的升空,更有民用领域C919国产大飞机的正式商用,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中国造船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话语权,更有052D、055等新一代军舰的持续下水,更有完全自主建设的航空母舰福建舰的顺利下水。
这一切都表明,中国崛起已经成势,再也无法阻挡。
股市配资行情,红和股配资,鼎盛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