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是汽车行业的必答题,合作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永动机。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深度变革,构建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韧性更强的汽车海运物流供应链,将助力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进一步迈向全球市场。
9月25日,由深圳港集团主办的“2025深圳汽车海运物流国际论坛”在深圳五洲宾馆成功举行。本届论坛以“港航聚力·舟车共济·‘圳’启新程”为主题,吸引了来自鹿特丹港、墨西哥韦拉克鲁斯港、BLG德国不莱梅物流集团等机构的国际代表,以及全球港航、汽车、物流领域400余位领军企业代表、顶尖专家学者与国际机构人士参会。
深圳:崛起中的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
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效应显著,产业基础雄厚。2024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超293万辆,同比增长70%,蝉联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值得关注的是,深圳本土企业比亚迪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位居全球首位,2025年上半年出口量同比增幅更是达到118%。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积极把握汽车出口机遇,全力构建“产业-贸易”一体化生态。通过推动深圳港与车企、物流企业深化合作,持续优化滚装航线布局与港口基础设施,搭建覆盖全球主要汽车消费市场的海运物流网络,并上线汽车出海一站式平台,以更高水平的贸易便利化服务,为汽车出口提供全产业链支撑。
深圳港集团董事长胡朝阳在论坛中表示,深圳港集团依托16个国内外港航项目、33条海铁联运线路及每周百余条全球航线,构建起“港口枢纽+物流通道+贸易网络”的综合服务体系。2023年以来,集团累计完成汽车吞吐量超25万辆,占深圳全港近七成;2025年1-8月,深圳港汽车出口量超15万辆,同比实现翻倍增长。
展望未来,深圳将依托“港厂联动”优势,持续优化汽车出海通道,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打造绿色畅通的物流大动脉。
值得一提的是,论坛现场首发了深圳汽车出海一站式平台“汽车出海e站通”移动版。该平台集成物流、仓储、贸易服务等全流程在线协同功能,实现“指尖订舱+物流追踪”,助力车企高效拓展海外市场。
此外,论坛发布《深圳汽车滚装外贸枢纽港合作倡议》。倡议围绕服务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致力于打造共赢共享生态,为客户提供更高效、更具韧性的全球化汽车物流供应链服务,为深圳港建设华南汽车滚装外贸枢纽港提供有力支撑。同期,深圳港集团及旗下企业与多家行业龙头企业达成近10项战略合作,并签订汽车出海相关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前景展望:中国汽车出海迎来广义增长新空间
“十四五”期间,我国汽车出口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数据来看,2020年之前,我国汽车出口规模始终在100万辆左右波动;2021年起,随着中国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出口规模跃升至200万辆的新台阶。
此后,我国汽车出口规模每年基本新增100万辆,其中2023年新增规模达180万辆。尽管近年来受出口体量扩大影响,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两位数的较快增长。
国家信息中心汽车市场处处长丁燕指出,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得益于汽车产业自身的进步,也离不开物流企业在港口物流环节的支撑,保障了汽车出海的顺利推进。
对于未来汽车出海趋势,丁燕表示,国家信息中心团队坚定认为,我国汽车出海前景广阔。此处的“出海”是广义概念,涵盖贸易出口与海外建厂两方面。作出这一判断主要基于两点依据:其一,全球汽车总需求持续增长,且新兴市场人口基数庞大,为汽车需求提供了坚实基础,未来全球汽车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其二,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的认可度不断提升,尤其在新兴市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中国汽车品牌,为中国汽车出海创造了有利条件。
鹿特丹港货主与货代业务总监肯佐·范·马里斯则以鹿特丹港进行举例。他介绍道,在鹿特丹港与亚洲的贸易中,汽车相关贸易位列第三大重要品类。
肯佐·范·马里斯指出,随着全球物流格局变化,亚洲地区港口吞吐量逐渐领先。为此,鹿特丹港对航道进行优化:船舶在港内可直接在运河中掉头,无需前往靠近海洋的入口处操作,大幅缩短了船舶在码头的停留时间。
肯佐·范·马里斯解释,之所以加大投入优化运营,是因为欧洲汽车市场仍有巨大增长潜力。他提到一组数据:目前荷兰道路上行驶的汽车中,仅8%为电动汽车。这一比例与中国街头随处可见的电动汽车形成鲜明对比,也意味着未来10年,荷兰乃至整个欧洲的电动汽车市场将迎来巨大增长空间,汽车市场整体结构将发生重大变革。
破局之道:多方协作构建韧性出海生态圈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带动下,我国自2023年汽车出口量突破500万辆后,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深圳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增长极,产业基础雄厚,集聚了超2万家新能源与科技企业。2024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达293.5万辆,成为依靠新能源与新科技崛起的汽车产业重镇。
深圳市政府提出建设全球新能源汽车国际贸易枢纽中心与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的战略目标,这一规划将推动深圳乃至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中国出口经济的新引擎。
深圳招商滚装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如松分析,未来几年,随着大量国际滚装船订单集中交付,全球滚装运输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叠加全球贸易保护、关税壁垒、区域冲突、节能减排等因素影响,全球滚装运输市场可能进入下行周期。在此背景下,中国港航企业与汽车企业需深化合作、同舟共济,共同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
刘如松表示,近年来,为保障中国汽车出海,中国船东与车企加快拓展国际滚装运力,通过新建、购买、租赁等方式新增一批甲醇动力、安裕型等国际滚装运力,使得中国在全球滚装运力中的占比从不足3%提升至9%左右。同时,船队的科技水平与环保减排指标显著提高,综合保障能力大幅增强。不过,中国滚装运力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他同时指出,在全球经营网络、航线规划、船舶运营、服务质量、船员队伍建设等软实力方面,中国企业仍需改进,需充分学习借鉴国际滚装航运企业的先进管理与运营理念,逐步提升全球化竞争能力。
墨西哥韦拉克鲁斯港ICave码头商务经理戴安娜·卡德娜提到,中国汽车品牌在墨西哥市场的份额正不断扩大,其中比亚迪(BYD)、奇瑞(Chery)等品牌已跻身墨西哥市场最畅销的中国汽车品牌行列。
但她同时指出,当前墨西哥市场面临一个关键问题:虽然已开始接收中国生产的优质汽车,但高效的售后物流服务仍存在缺口。目前汽车零部件售后物流需求旺盛——当汽车出现故障时,需要及时调配零部件进行维修。
戴安娜·卡德娜认为,谁能率先解决这一问题,谁就能在墨西哥市场实现更大增长,因此众多港口都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助力墨西哥国内汽车物流配送。目前,其所在公司管理的港口已经具有多重功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分销枢纽。该枢纽已作为汽车配送中心,为奇瑞、比亚迪等中国汽车品牌提供服务,处理从亚洲运抵的汽车。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吴鸿森
股市配资行情,红和股配资,鼎盛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