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浪有了家,有了名字,不用再流浪了。 游江 绘
\n不再流浪
\n文/朱阳夏
\n被爱真的会疯狂长出血肉吗?答案是确定以及肯定的!我之所以如此笃定,因为我是个名副其实的见证者。
\n2020年7月8日上午,我妈妈在长滨路锻炼身体时,看见一只邋里邋遢的小狗时不时地出现在锻炼人群里,顿时心生怜悯之心,想着锻炼结束后如果它还在,就给它一个家。结果事与愿违,没多久的工夫,小狗竟没了影儿。想着或许缘分未到,妈妈只得带着不甘与无奈和同伴往家走去。哪知喜从天降,没走几步,便看见流浪小狗在台阶边低着头寻寻觅觅的,似乎在找食物。妈妈赶紧走到它面前,而它,也并未因陌生人的出现而被吓到,反而亲近地靠过来。小狗的主动让妈妈心里一亮,弯腰问道,“你愿意跟我回家不?如果愿意,就跟我走。”它听懂了!一直跟在我妈妈身后。从长滨路到我爸妈家,少说也有两公里,途中还要爬坡上坎,还要等红绿灯过几条街,可小小的它都没有慢下脚步,始终跟着。
\n考虑到家中有“原住民”,妈妈便把小流浪带去了家附近的宠物医院做检查,虽没有犬瘟和细小,却有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皮肤大面积溃烂,有狗毛的地方全身上下没有几处。医生说,治疗时间长,花费不会少。妈妈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二话不说,与医生简单交流治疗方法后,便拿出手机扫码付费。其实在长滨路时,妈妈便发现了它皮毛不对劲儿,估摸着是皮肤病,知道收留它一定少不得花钱,少不得花费精力和时间。但心善的她对于这样一个可怜的小生命无法做到视若无睹,便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只要小流浪愿意,就带它回家,给它治病。
\n小狗的皮肤病需要在医院长时间泡药浴,妈妈准备先回家给“原住民”做饭,下午再去接它。结果它急了,从医生怀里挣脱出来,奔向妈妈,生怕她不要自己了。妈妈像安慰孩子一般安慰它,“乖,我不是不要你了,是把你放在医院看病,等哈儿我就来接你。你听话,治好了我们才好回家。”它又听懂了!顺从地被医生抱走。
\n从此,小流浪有家了,也有名字了。当妈妈在电话中带着激动喜悦的语气跟我说起小流浪时,我俩便不谋而合,为它取名“浪浪”,顾名思义,流浪的小狗。
\n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我爸妈每天的生活重心都在浪浪身上,不是带它去宠物医院泡药浴,就是在家给它擦药、做饭。就在它越来越好,不用泡药浴只需擦药时,病情竟每况愈下,跟初期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咋回事呢?明明每天都对它精心照料。到医院一检查,原因让人哭笑不得——我爸爸为了让浪浪尽快好起来,便增加了擦药时间,并加大了剂量,致使药水长时间滞留在皮肤上而与干燥无缘,从而导致喜欢潮湿的真菌大量繁殖且驻扎在了浪浪身上。这才造成了适得其反的结果,真是关心则乱呀!
\n从浪浪的一举一动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它之前一定有着一个将它驯养得不错的主人——不会乱叫,不会抢食,不会随地大小便,不会逗猫惹狗,听得懂我们说的一字一语。可就是这么一只懂事听话的狗狗,为何会成为流浪狗?或许是不慎从主人身边走失,或许是因为生了皮肤病而被主人遗弃。但不管怎样,它现在又有家了,有爱它疼它的新的家人了。
\n浪浪是只浅棕色的小体贵宾公犬,虽然体型娇小,但实际上却是一只七八岁的中年犬了,说是为它“养老”也不为过了。而家里的“原住民”是只十多岁的黑色小体老年贵宾母犬,浪浪年龄再大也只能是弟弟了。这姐弟俩的相处之道极其与众不同,不是成天喧闹,不是亲密无间,而是互不打扰。你吃你的,我吃我的;你耍你的,我耍我的;你睡你的,我睡我的。像是两个同住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没有一丁点儿的交流。其实,这样的比喻也不恰当,因为两个人再陌生,都已生活在一处了,时间一久,点点头打打招呼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吧。都说“抬头不见低头见”,何况狗狗还是标准的社交性动物,可这两小只是怎么做到同一房间零交流的,硬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n我爸妈倒是乐见其成,安安静静总比吵吵闹闹好。毕竟“原住民姐姐”是只与浪浪性格大相径庭的狗狗——好吃喜欢守嘴,一有动静必狂吠不止,家中各处都是它的厕所。怪我们,从小到老,它被我们惯坏了。这两姐弟相处得如此“和谐”,确实为爸妈省了不少事和心,至少不会整天为它们的争斗而烦恼,不会在劝架时出现厚此薄彼而伤害一方的情形。
\n只是我忍不住会想,可能它俩趁家里无人之时悄悄交流过吧,并达成了某种协议,继而便有了彼此各不相扰的默契。
\n
股市配资行情,红和股配资,鼎盛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