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为啥能活那么久?康熙活了68岁,乾隆更是高寿到89岁,这在古代皇帝里可不常见。可康熙和乾隆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就在他们“从不碰一样‘东西’”上。
康熙皇帝的长寿之道
康熙帝,本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出生,1661年登基时才8岁,在位直到1722年去世,享年68岁。这在当时算高寿了,平均皇帝寿命还不到40岁呢!康熙为什么能活这么久?核心就在于他从年轻时就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从不碰过度享乐的生活方式。
具体来说,康熙是个超级自律的家伙,生活简朴有规律,不像其他皇帝那样沉迷酒色或暴饮暴食。他每天天蒙蒙亮就起床,雷打不动地去练骑射或打太极拳,保持身体活动。
展开剩余88%接着处理朝政,批阅奏章一坐就是半天,但从不喝得烂醉或乱来,他的餐饮也很节制,吃得清淡,只小酌几口酒,绝不大吃大喝。傍晚他会和家人散散步,晚上亥时(约晚上9点)就准时休息,保证七八个小时的睡眠。
这些细节在历史记载里清清楚楚:他不是为了避世,而是把健康当治国之本。
康熙的长寿秘诀还体现在他的心态上。大家都知道,皇帝容易压力大,康熙在位时经历过不少事儿,年轻时平定三藩之乱,中年对抗沙俄,晚年还得防着儿子们争权。
压力这么大,他却从不碰“放纵宣泄”的方式。比如,其他皇帝压力一来就去后宫翻牌,或大摆宴席找乐子,结果身体垮得飞快。康熙呢?他选择了更健康的方式:读书写字、练书法,甚至搞科研,他自己研究天文和中药,通过养生来解压。
他有个著名习惯:随身携带一本《本草纲目》,自己配些补气养血的药膳汤,从不滥用鸦片那种有害玩意儿(鸦片在清朝后期才流行起来)。
想想明朝一些皇帝,比如万历皇帝(1563-1620年)就因为沉迷酒色和享乐,活到57岁就瘫了。康熙偏偏不这样:他后宫确实有妃子,但从不多选秀女,甚至主动减少封妃数量,减少过度性生活。
历史学家分析过,他这习惯帮助他维持了稳定的生物钟和内分泌,减少疾病风险。
康熙的例子很清楚:长寿靠的不是什么仙丹妙药,而是日常自律和节制的成果。他活着的68年里,经历过天花瘟疫和小病小灾,但都因身体强健扛了过来。
最后在1722年自然去世时,子孙满堂,国事也没乱。从这个角度看,标题说的“许多皇帝做不到”很贴切,明朝的几位皇帝40出头就病倒了,清朝的皇太极也只活了50岁出头,他们都败在沉溺享乐上。
可康熙呢?他像块磐石,稳稳地避开了那个陷阱,靠的是持之以恒的自律。
乾隆皇帝养生之道
说到乾隆皇帝,大家可能更熟悉了,这位康熙的孙子活了整整89岁(1711-1799年),在中国皇帝长寿榜上绝对稳坐头把交椅。
更牛的是,他89岁寿终正寝时,眼睛不花、耳朵不聋,去世前还能批阅奏章。这可不是靠运气,而是把康熙那套自律做到了极致,甚至玩出了新高度。
乾隆25岁登基,在位60年,退位后还当了3年太上皇,真正的“超长待机”。他的生活轨迹简直就是康熙的豪华升级版:规律到令人发指。
每天凌晨四点准时起床,几十年雷打不动。起床后干什么?先来一套“养生操”,不是现代广场舞,而是传统导引术(类似气功)配合揉搓脚心、拍打经络。
接着用一碗平补的燕窝粥当早餐,绝不大鱼大肉。处理朝政到中午,他的午餐菜单在清宫档案里有记载:主食一小碗米饭,配两荤两素,荤菜以鱼和鸭肉为主,素菜必含豆腐或时令野菜。
下午常去箭亭射箭,即使70多岁了,还能拉开80斤的硬弓,每次射够100箭才停。用现代话讲,这叫“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训练”,身体素质吊打同龄人。
乾隆的压力可比康熙还大。他号称“十全老人”,一生打完十场大战,管理疆域空前的帝国,但人家解压方式相当健康。
其他皇帝心烦了就去后宫或醉饮,他却去写诗,写了四万多首,虽然水平参差,但写诗就是他的心理按摩。他还痴迷茶道,专门在承德避暑山庄搞了“茶禅室”,每天用福建大红袍配龙泉山泉,慢悠悠地品茶静坐。
这招比喝闷酒强百倍:茶多酚抗氧化,静坐降低皮质醇,双管齐下延缓衰老。最绝的是他对后宫的态度:虽然妃嫔不少,但他定下铁规,“翻牌子不过三”(每月召幸妃子不超过三次)。这可不是野史,清宫《起居注》明确记录了他严格控制性生活的频率,避免肾气亏虚。
说到这儿,对比就太鲜明了。你看明朝那些沉溺酒色的皇帝,正德帝31岁玩翻船溺水而死,嘉靖帝沉迷丹药58岁中毒暴毙;清朝也有反面教材,咸丰31岁就因纵欲酗酒咳血而亡。
但乾隆呢?他的长寿其实是精准复制+创新应用了爷爷的养生体系。康熙像严谨的科学家,乾隆则像聪明的实践家:把骑射升级成箭术训练,把读书扩展成诗茶怡情,还严格控制翻牌次数。
连作息表都高度重合:康熙晚上九点睡,乾隆更狠,看完戏就睡,绝不熬夜。活到89岁驾崩前,他得意地总结:“此非人力,实乃天恩”,但明眼人都懂,哪有什么“天恩”,分明是一辈子没碰过放纵的边儿。
历史照进现实
康熙和乾隆的案例摆在这儿,再对比其他皇帝,答案呼之欲出:长寿的根源就是远离过度放纵的生活方式,核心是保持自律平衡。
不妨看看反面典型:秦朝秦始皇活到49岁,后半生疯狂追求长生,汞超标的“仙丹”吃垮了身体;汉成帝45岁猝死在赵合德床上,史书记载“精尽人亡”;明光宗38岁当皇帝一个月就驾崩,死因是纵欲加服食“红丸”春药。
这些皇帝不缺太医和补品,却都栽在同一个坑里,以为享乐能解压,反而掏空根基。
更深一层看,康乾的长寿秘诀其实是高度可控的减压方式。康熙通过研究草药和天文转移焦虑,乾隆靠写诗喝茶释放压力,本质都是主动调节情绪,避免陷入“压力-放纵-崩溃”的恶性循环。
反观那些短命皇帝,压力越大越依赖后宫、酒精甚至毒品。这现象在现代社会也不陌生,工作狂靠酗酒解乏、年轻人通宵刷剧代偿焦虑,不正是历史的重演?从这个角度看,两个清朝皇帝领先了心理学三百年:真正的减压不是放纵,而是用规律生活重建身心秩序。
再往大了说,他俩的长寿还影响着国运。康熙68岁时还在亲征准噶尔,乾隆85岁还能训斥贪官和珅。反观慈禧太后(1835-1908)执政晚期,才70出头就精力不济,误国决策频出;咸丰死前传位给幼子同治,直接导致辛酉政变。
可见帝王寿命与王朝稳定直接挂钩。当代企业家、政治家们也该琢磨:是否该学学康乾,把自律当作战略资源?毕竟再高的权位,也得有好身体撑着。
最后,剥开历史的外壳,康乾留给普通人的启示异常朴素:别迷信灵丹妙药,自律就是最好的保健品。现代人想长寿,无须当皇帝,戒掉熬夜刷手机,少吃外卖多运动,压力大了去跑步而非暴饮暴食。
康熙活到68岁靠的是寅时起床练武,现代人若能十一点前睡觉,已赢过八成同龄人。
发布于:江西省股市配资行情,红和股配资,鼎盛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